在雅加达防务展上,土耳其宣布与印尼达成一项重要协议,后者计划采购一定数量的土耳其国产KAAN“可汗”战斗机,旨在增强其空中力量。尽管该协议的具体细节尚待确认,这一举动展示了土耳其航空工业的进步以及国际市场上新兴参与者的竞争力。值得注意的是,“可汗”战斗机的研发进展迅速,但其是否能真正替代传统强敌如法国阵风、中国歼-10CE及韩国KF-21等机型,还需进一步观察。
印尼的选择看似疯狂,却暗藏精密算计。作为东南亚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尼东西跨度超过5000公里,直面澳大利亚F-35机队的威胁,却因美国技术封锁无法升级老旧的F-16机队。 当传统军火巨头附加政治条件时,土耳其抛出了“技术换市场”的杀手锏——开放战机源代码、共享维修体系,甚至在爪哇岛建立联合生产线。对军工基础薄弱的印尼而言,这不仅是购买武器,更是一次技术自主的豪赌。
然而,“可汗”战机的光环下暗流涌动。 这款被土耳其称为“F-22仿制版”的重型战机,核心部件竟是拼凑的“万国牌”:美国通用电气的F110-GE-129发动机、英国BAE的飞控系统、以色列的雷达组件,甚至连导弹都兼容美制AIM-120。 更尴尬的是,原型机使用的F110发动机推力仅13吨,导致“可汗”无法实现五代机标志性的超音速巡航,最大速度1.8马赫的纸面参数,实则与四代半战机相当。
隐身能力的争议更大。 土耳其宣称量产型雷达反射面积(RCS)为0.01-0.1平方米,但军事专家指出,其采用的加莱特进气道设计已被中美淘汰,菱形机头外形虽酷似F-22,却因缺乏先进风洞验证,气动效率存疑。 首飞视频中未收起落架的保守动作,以及试飞中暴露的平尾抖动缺陷,让外界质疑:印尼重金购买的究竟是“隐身杀手”,还是昂贵的技术试验品?
耐人寻味的是土耳其的“双重标准”。 就在签约前夕,土耳其国防部与英国达成协议,采购40架欧洲“台风”四代半战斗机。 自家空军尚未列装“可汗”,却对外出口五代机;一边推销国产神话,一边紧急补货西方战机——这种“卖隐身机买四代机”的操作,被军事观察家调侃为“用客户的钱做风投”。
印尼的冒险背后,是伊斯兰世界的战略合谋。 作为全球穆斯林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印尼与土耳其借宗教纽带深化防务合作,试图打破美俄中的技术垄断。 此前,印尼因资金纠纷退出韩国KF-21项目,而土耳其因购买俄制S-400被美国踢出F-35计划,相似的“被卡脖子”经历促成了这次抱团突围。
全球五代机市场因此震动。 美国F-35凭借北约体系狂销超600架,单价1.8亿美元;中国歼-35以8000万美元低价加速抢占亚非市场;俄罗斯苏-57虽获阿尔及利亚订单,但受制裁拖累交付缓慢。 土耳其以2.08亿美元单价的“高端定位”杀入战局,用技术转让撬动中等国家市场,迫使传统巨头重新审视游戏规则。
巴基斯坦的抉择印证了这一变局。 尽管土耳其将巴铁视为“最重要海外市场”,但巴基斯坦仍选择中国歼-35:单价仅8000万美元,2026年交付,且与中式预警机、导弹体系深度兼容。 而“可汗”最快2030年才能交付巴铁,且美制发动机的断供风险,让经历过T-129直升机项目失败的巴基斯坦心有余悸。
当前,土耳其的工程师们面临着紧迫的任务,即按时完成“可汗”战斗机的研发与生产。虽然合同设定了明确的时间表,但关键组件如国产发动机仍处于开发阶段。为了避免类似以往国际合作中的供应中断风险,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至关重要。对于印尼而言,这次投资不仅是对新一代战斗机的信任,也是对未来国防现代化的重要一步。
配资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