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罗华昌中医
古中医防未病,保民众大健康。图片
我在工作经常遇到粉丝问:“罗医生,我这关节不利索,阴雨天就疼得厉害,是不是少喝点酒能活血通络?”“我这阵子总觉得力不从心,性功能也差了些,听说喝酒能补肾壮阳,每天喝两口是不是有好处?”“我喝了几十年酒,一天不喝就浑身不得劲,他们说少量饮酒既能活血又能壮阳,还能抗癌,这说法靠谱吗?”“家里泡了鹿茸、枸杞的药酒,说是能活血化瘀、补肝肾,每天喝一点应该没事吧?” 这些问题听着格外耳熟,不少人觉得酒是个 “好东西”,既能通经络、解瘀堵,又能补阳气、强身体,甚至把喝酒当成调理身体的 “偏方”。但所谓 “少量饮酒能活血壮阳” 的说法,真的经得起推敲吗?尤其是对本身关节不适、肾功能欠佳的人来说,这其中的门道,还得仔细说道说道。
从西医角度看,酒精进入人体后,90% 以上在肝脏代谢,先转化为乙醛,再变成乙酸排出。可乙醛是明确的致癌物,会损伤肝细胞,长期少量饮酒也可能引发脂肪肝、肝硬化,甚至肝癌。同时,酒精会刺激胃黏膜,诱发胃炎、胃溃疡,还会影响血压、血糖,增加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更值得注意的是,酒精对生殖系统有直接损害,长期饮酒会抑制睾酮合成,降低精子质量,反而可能加重性功能障碍,所谓 “壮阳” 不过是短期血管扩张带来的假象,实则透支身体元气。中医则认为,酒性温热,少量可能暂时让人感觉气血通畅、身体发热,但这种 “活血”“壮阳” 是以耗伤正气为代价的。它就像一把火,短期能驱散局部寒气,长期却会灼伤阴液,导致阴虚火旺,出现口干、心烦、失眠等问题,尤其对本身湿热体质、肝肾功能不佳的人,更是雪上加霜,不仅不能补肾,反而会耗伤肾精,让关节问题和性功能障碍愈发严重。
古籍中早有对酒害的记载。《本草纲目》言:“酒,大热有毒,饮之过多,杀人顷刻。”《金匮要略》亦提:“酒性剽悍,助胃火之炎上,耗肾水之亏虚。” 盖酒气燥热,入胃则助胃火,消谷善饥却腐熟无权,久则胃阴被灼,发为嘈杂、呕吐;入肝则肝阳上亢,头晕目眩;入肾则耗伤阴精,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所谓 “壮阳” 实为耗精之假象,肾精亏虚则性功能更衰。其性走窜,看似活血,实则扰动气血,使气机逆乱,痰湿内生,流于关节则加重痹痛,故嗜酒者多见面赤、苔腻、脉滑数,此皆湿热内蕴之象。西医所言肝损伤、生殖系统损害,与中医 “酒毒” 耗伤肝阴、灼伤肾精的病理机制,实则异曲同工。
若不慎饮酒过量,或长期饮酒导致不适,我用以下方药解酒毒、护脏腑:葛根花 30 克,贯叶金丝桃 30 克,茵陈 15 克,赤小豆 15 克,党参 20 克,麦冬 15 克,五味子 10 克,鸡屎藤 20 克。用法:上药加水 800 毫升,浸泡 30 分钟后,大火煮沸转小火煎煮 30 分钟,取药液约 300 毫升,温服,每日 1 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方中葛根花为解酒要药,能升阳生津,缓解饮酒后头痛、头晕;贯叶金丝桃疏肝解郁,兼顾饮酒后情绪烦躁、失眠;茵陈清热利湿,保肝利胆,针对酒精引起的肝胆湿热;赤小豆利水消肿,助湿毒从下焦排出;党参健脾益气,补饮酒所耗之气,防止气虚乏力;麦冬、五味子养阴生津,应对酒毒所致口干、心烦、失眠,且五味子能保肝固肾,固摄肾精;鸡屎藤健脾化湿、清热解毒,助肝脏解毒,缓解胃肠不适。全方共奏解酒毒、补气血、滋肝肾、护脾胃之功,适用于饮酒后或长期饮酒出现的头痛、口干、心烦、失眠、胃肠不适、关节酸胀、性功能受影响、肝功能异常等情况。
不过,中药解酒需因人而异。每个人体质不同,饮酒量及产生的症状、指标各异,用药也需调整。比如湿热重者,可能需加黄芩、栀子;肝肾阴虚明显者,可能需加枸杞、女贞子;关节痹痛突出者,可能需加桑枝、牛膝。因此,若饮酒后不适明显,或长期饮酒者想调理身体,切勿自行用药,务必找专业医生面诊,根据具体情况辨证施治,方能药证相符,达到理想效果。毕竟,养生之道,在于适度与辨证,而非盲目跟风,酒如此,药亦如此。
身体不适不知咋辩证?公众号留言,我为你专业分析
亲爱的各位网友,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本公众号的关注。
在交流中,我发现不少朋友面对身体小状况时,不知如何应对,也不了解自身中医辩证类型,存在健康困惑。
现向大家说明:欢迎在留言区留下健康问题,我会依据中医理论和临床经验,为大家做辩证分析。
但因网络交流限制,无法面对面详细诊断,所以我只能提供辩证思路,不能给出具体用药指导,望理解。
我会每天挑选并回答 几个网友的辩证问题,认真对待每一条留言并详细回复,希望能帮大家了解身体,树立正确健康观念。
本文内容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 “转自中医罗华昌公众号”,侵权必究。最后,希望朋友们再关注《杏仁弘道》及《华康中医综合诊所》两个公众号,里面的内容同样精彩!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配资杠杆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